龙,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,其性刚健而不暴,灵动而不浮,能潜于九渊观地脉,可腾于九霄察天文,既藏宇宙运化之妙,又吐天地经纬之志。“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”的宏大格局,恰与龙之性一脉相承——龙的每一次潜跃、每一次腾挪,都是对这种格局最生动的诠释。以龙之性观照格局,便知真正的宏大,从来不是虚妄的扩张,而是如神龙般与天地共生、与规律共振的智慧与担当。
中国社会管理科学院龙文化研究员陈兆威
一、龙潜于渊:藏宇宙之机,在沉潜中洞见根本
龙之性,首在“潜”。《周易·乾卦》言“潜龙勿用”,非不用也,乃深藏若虚,静观其变。深渊之中,龙敛去鳞爪的锋芒,却以周身感知水流的脉动、地层的呼吸,于幽暗处洞悉江河湖海的运行之机——这正是“包藏宇宙之机”的底色:不在喧嚣中炫耀,而在沉潜中容纳。
古人称诸葛亮为“卧龙”,便因其“潜”的智慧。南阳卧龙岗上,他看似耕读于田亩,实则将天下风云藏于胸中: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权变,孙权“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”的稳固,刘表“坐拥荆襄而无远志”的颓势,皆如渊中水流般在他心中明晰。所谓“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”,不过是如潜龙般在沉潜中吃透了历史运转的“机”。近代地质学家李四光,半生踏遍山河,于岩层褶皱中解读地球的“呼吸”,最终提出“地质力学”,为中国找到石油矿藏——他的实验室不在窗明几净的楼宇,而在崇山峻岭的“深渊”,正如潜龙在渊,于无声处握住了大地的脉搏。
龙之“潜”,不是消极的等待,而是主动的容纳。它让“宇宙之机”不是冰冷的知识,而是融入血脉的感知:知春江水暖,亦知秋霜将至;晓星辰轨迹,亦晓人心向背。这种“藏”,是心智如龙潭般深邃,能容下万物的规律,最终在关键时刻,以一眼洞穿混沌的清明,让潜藏的“机”成为照亮前路的光。
二、龙飞于天:吐天地之志,以刚健重塑乾坤
若说“潜”是龙之性的内敛,“飞”便是其外放的担当。《乾卦》又言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”,龙一旦腾云而起,便挟雷霆之势,携雨露之泽,以“吞吐”之力搅动天地格局——这恰是“吞吐天地之志”的气象:吞尽阻碍,吐纳新机,在有限的时空里拓展无限的可能。
刘邦起于沛丰,以亭长之身聚众抗秦,其龙气便在“吞吐”之间:吞的是秦末“天下苦秦久矣”的积怨,吐的是“约法三章”的安民之策;吞的是楚汉相争的乱世迷雾,吐的是“汉承秦制”的长治之基。张骞出使西域,如一条穿越大漠的神龙,吞的是中原与西域的隔阂,吐的是丝绸之路的驼铃悠扬;他的“志”不在封侯拜相,而在以一己之力让东西方文明在“吞吐”中交融。当代“航天人”亦如飞龙,以“嫦娥探月”“天问探火”的壮举,吞的是人类对宇宙的未知,吐的是星际探索的新路径——他们的“志”,是让地球文明在天地间留下更深的印记。
龙之“飞”,绝非肆意妄为的张扬,而是顺天应人的刚健。它“吐”出的不是掠夺的野心,而是创造的温情:大禹治水,神龙“导江疏河”的传说,本质是顺应水性的疏导;李冰修建都江堰,以“深淘滩低作堰”的智慧让成都平原“水旱从人”,恰如神龙吐水,滋养而非暴虐。这种“吞吐”,是懂得与天地商量着办事,在改变中守护平衡,让“志”的锋芒始终带着对自然的敬畏。
三、龙变在时:刚柔相济,是格局的永恒底色
龙之性最动人处,在于“变”。能潜能飞,能屈能伸,能兴云布雨,亦能隐入雾霭——这种“变”,不是随波逐流的摇摆,而是对“时机”的精准把握,恰是“包藏之机”与“吞吐之志”的平衡之道:知何时当潜,何时当飞;何时当藏锋,何时当亮剑。
韩信受胯下之辱,是龙的“潜”;登坛拜将后横扫千军,是龙的“飞”。他的格局,在于能在屈辱中藏住“破楚之机”,又能在机遇中吐出“安汉之志”。王阳明龙场悟道,于困顿中静观心性,是“潜龙勿用”的沉潜;巡抚南赣时平定叛乱,是“飞龙在天”的担当。他的“心学”,本质是龙性的哲学:心即理,理即天地之机,知行合一,便是如龙般让“知”与“行”在变化中始终同频。
这种“龙变”,在今天依然鲜活。面对科技革命的浪潮,有人如潜龙般深耕基础研究,在实验室里藏住“创新之机”;有人如飞龙般投身产业转化,在市场中吐出“应用之志”。面对生态保护的命题,我们既要如潜龙般洞察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规律,又要如飞龙般以行动守护每一条河流、每一片森林。刚柔相济,动静相宜,正是龙性赋予格局的弹性——它让宏大不沦为空泛,让担当不变成鲁莽。
结语:以龙之性为镜,照见格局的真义
龙,从来不是虚无的神话,而是华夏民族对宏大格局的具象化想象:它藏宇宙之机,是因为懂得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的规律;它吐天地之志,是因为明白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”的担当;它能潜能飞,是因为深知“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”的智慧。
当我们以龙之性观照“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”,便会发现:真正的格局,是如神龙般与天地对话的谦卑,是如神龙般改变世界的勇气,更是如神龙般在变与不变中守住本心的定力。它提醒我们:生而为人,当有龙的眼睛,能看穿表象见真机;当有龙的脊梁,能扛起责任向天地;更当有龙的智慧,能在浩瀚宇宙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潜渊与长天。
或许我们成不了腾云驾雾的神龙,但可以养一份龙之性:于静默中沉淀智慧,于行动中彰显担当。如此,即便身处方寸之地,亦能有“藏宇宙于胸怀,吞山河入肺腑”的格局——因为真正的强大,从来不是征服天地,而是如巨龙般,与天地共呼吸,与万物同命运。陈兆威(中国社会管理科学院龙文化研究员)
龙兴华夏梦
龙性恢宏志宇乾,包藏宇宙意如渊。
历经风雨初心在,吞吐乾坤浩气传。
昔日列强侵禹甸,今朝赤子绘新篇。
复兴伟业催征鼓,崛起中华耀九玄。
科技腾飞惊广宇,人文焕彩映长天。
山河壮丽春常在,丝路迢遥韵更绵。
共筑大同开胜景,同襄盛举谱佳弦。
看吾龙裔豪情涌,再铸辉煌万代延。
Copyright © 人民新闻 版权所有